人物
时段
朝代
诗文库 正文
吕太尉 北宋 · 彭俊民
 出处:全宋文卷三一二四、《国朝二百家名贤文粹》卷八三、《宋代蜀文辑存》卷三四
某尝谓治时不若治法,治法不若治人。
时有废兴,法有利害,人有贤不肖,此三者,百王不易之理,治乱安危之所由出也。
然天下无不可为之时,亦无不可行之法,而有不可用之人。
是以古之君子进而抚世,观时变通而审吾所以扶衰救弊之方,非法之难,而用人之为难。
切观熙宁之初,兴滞起废,典章文物,大小备具。
阁下亲与神考左提右挈,刬削蠹弊而更新之。
自是以来,学者溺于私意,三十年间,一时人物,更五六变。
绍圣崇宁大观时,学士大夫皆幸公之不用,海内惜之。
而某私为阁下庆者,以神考经制作法,遭世难险,与时消亡,而阁下之废兴用舍随之。
同时谋谟辅弼,销磨尽矣,阁下独康宁寿考,屹然为故国世臣。
天其意者,岂非以阁下被遇先朝,固欲与熙宁元丰法度相为存亡而留阁下以复起之耶?
以今之视熙宁元丰,人才进退,孰贤孰愚?
法度纲纪,孰张孰弛?
主威国势,孰强孰弱?
兵民财食,孰登孰耗?
起阁下于闲退之中,必将赋之以政,所以为此者也。
夫以神考之厉精,阁下君臣之契,与名卿才大夫先后左右,如以石投水,然犹排去异议,赏罚利害,几成欲毁,如此其难,而况处其尤难者哉?
某闻之道路,小者不可悉,而大者姑致其一二。
爵禄名器,人主操柄,比来冒忝颇众,高牙大纛,剖城置邑,所以奖王功,而今例以恩泽得,此一难也。
外戚之假宠借势,参预帷幄,新进书生翕然归之,此二难也。
獐头鼠目子不顾分义,专务行险,以诋毁前辈,鬨然成群,势难与较,此三难也。
财匮民困,边鄙空虚,上下公为欺蔽,下之情不得上达,此四难也。
夫此四者,时之极致,法之至变。
一朝而尽革之,则惧吾身之不安而不能以成功;
坐视而莫之恤,则恐其滋蔓而卒至于不可救。
前年,自门下擢庐江何公为左丞相,然庐江公,长者也,知因时而不知正法;
往年自南方召清河张公为右丞相,然清河公,勇于救弊者也,能正法而不先于用人。
故某谓今之世变法弊甚于熙宁之初
一朝天子赫然捐是四难者以付阁下而听所以为,不先登进人材,植立基本,未易轻议也。
恭惟阁下少负英伟奇特之气,自入仕于今几六十年,练达世变,中间荣辱得丧,所以阅多矣。
今也年高德劭,心平气定,乃落华取实之时,使之得位,必更工于其初,则广收英豪,建置忠良,基本立矣,然后可以有为。
此某区区畎亩之怀,所愿一望见而一发其愤也。
昔唐自肃、代之后,藩镇盛强,小大各拥兵专制,莫敢谁何。
宪宗赞皇公为相,一日易三十六镇,无敢动者。
至其子德裕,才略智谋,无出其右,为奸庸所忌,流落不遇。
逮晚节,武宗英断用之,出其绪馀,期月之间,平太原,取泽潞,异时骄将叛卒,指呼顾盼,畏慑震怒,如召奴隶。
二李奇略,因难乃见。
而某谓方天下业钜事丛时,皆得真才如斯人者任之,复何虑哉!
我国家奕世承平,宏规远摹,度越千古,以主上之聪明独断,圣德方兴,固非晚唐之比。
而阁下德望视赞皇父子无愧,而遭世文明过之。
天将复兴于此,则众建君子而用智于四难者,斯适其时也。
若某者,愚不知分,轻犯交浅之义,亦惟阁下始终察之而已。
祁门县新修阊门溪记 唐 · 张途
 出处:全唐文卷八百二
县西南一十三里。溪名阊门
有山对耸而近。因以名焉。
水自叠嶂积石而下。通于鄱阳
合于大江。其济人利物。
不为不至矣。其奔流激注。
巨石硉矹。腾沸汹涌。
瀺灂圆折。凡六七十里。
舟航胜载。不计轻重。
篙工楫师。不计勇弱。
其或济者。若星驰矢逝。
脱或蹉趺。必溺湾旋中。
俄顷没迹矣。邑之编籍民五千四百馀户。
其疆境亦不为小。山多而田少。
水清而地沃。山且植茗。
高下无遗土。千里之内。
业于者七八矣。由是给衣食。
供赋役。悉恃此祁之茗。
色黄而香。贾客咸议。
愈于诸方。每岁二三月。
赍银缗缯素求市。将货他郡者。
摩肩接迹而至。虽然。
其欲广市多载。不果遂也。
或乘负。或肩荷。
或小辙而陆也如此。纵有多市。
将泛大川。必先以轻舟寡载。
就其巨艎。盖是阊门之险。
元和初县令路君常患之。
闻于太守光禄大夫范卿。因修作斯处。
其后商旅知不履阊门。果竟至籍户。
繇是为之泰。其来巳五十五载矣。
元和咸通。伏腊相远。
阊门始废之时。功未甚至。
犹利于人且久。长庆中
县令王迅曾略见旧址。盖务委州县。
贵暂邀商贾而巳。今则颍川陈甘节为祁门
一年而政成。孜孜求闾里之患。
果得阊门溪焉。乃速诣。
目击险状。吁可畏也。
必期改险阻为安流。回激湍为澄碧。
乃录其始制之实。闻于太守清和崔公。
自请以俸钱及羡利充市木石之用。因召土客商人船户接助夫使咸适其愿。
无差役之患。无箕敛之弊。
公悦而从之。自咸通元年夏六月修。
至三年春二月毕。穴盘石为柱础。
叠巨木为横梁。其高一丈六尺。
长四十丈。阔二十尺。
堰之左。俯崇山作派为深渠。
导溢流回注于乾溪。既高且广。
与往制不相侔矣。甃石叠木。
溯流安逝。一带傍去。
滔滔无滞。驯鸥戏鱼。
随波沈浮。不独贾客巨艘。
居民业舟。往复无阻。
自春徂秋。亦足以劝六乡之人业于茗者。
专勤是谋。衣食之源。
不虑不忧。夫如是。
有以见清河公求理诚至。苟非良邑长
不可以佐理。颍川君临事必专。
苟非贤太守。不可以立事。
其作用坚固。永久与山川齐。
途寓于郡下。尝游兹邑。
颇熟本末。因得以记。
咸通三年秋七月十八日歙州司马张途述。
松陵集序871年 唐 · 皮日休
 出处:全唐文卷七百九十六 创作地点:江苏省扬州市
诗有六艺。
其一曰比。
比者。
定物之情状也。
则必谓之才。
才之备者。
于圣为六艺。
于贤为声诗。
噫。
春秋之后。
颂声亡寝。
降及汉氏。
诗道荐作。
然二雅之风。
委而不兴矣。
在诗有三言四言五言六言七言之作。
三言者。
曰振振鹭鹭于飞是也。
五言者。
曰谁谓雀无角何以穿我屋是也。
六言者。
我姑酌彼金罍是也。
七言者。
交交黄鸟止于是也。
九言者。
曰泂酌彼行潦挹彼注兹是也。
盖古诗率以四言为本。
而汉氏方以五言七言为之也。
其句亦出于周诗。
五言者。
李陵曰携手上河梁是也。
七言者。
汉武曰日月星辰和四时是也。
尔后盛于建安以降。
江左君臣。
得其浮艳。
然诗之六艺微矣。
逮及吾唐开元之世。
易其体为律焉。
始切于俪偶。
拘于声势。
诗云。
觏闵既多。
受侮不少。
其对也工矣。
尧典曰。
声依永。
律和声。
其为律也甚矣。
由汉及唐。
诗之道尽矣。
吾又不知千祀之后。
诗之道止于斯而巳。
即后有变而作者。
不得以知之。
夫才之备者。
犹天地之气乎。
气者止乎一也。
分而为四时。
其为
则煦枯发蘖。
如弃如濩。
百物融洽。
酣人肌骨。
其为
则赫曦朝升。
天地如窑。
草焦木暍。
若燎毛发。
其为
则凉飔高瞥。
若露天骨。
景爽夕清。
神不蔽形。
其为冬。
则霜阵一凄。
万物皆瘁。
云沮日惨。
若惮天责。
夫如是。
岂拘于一哉。
亦变之而已。
人之有才者。
不变则已。
苟变之。
岂异于是乎。
故才之用也。
广之为沧溟。
细之为沟窦。
高之为山岳。
碎之为瓦砾。
美之为西子
恶之为敦洽
壮之为武贲
弱之为处女。
大则八荒之外不可穷。
小则一毫之末不可见。
苟其才如是。
复能善用之。
则庖丁之牛。
扁之轮。
之斤。
不足谓神解也。
噫。
古之士穷达必形于歌咏。
苟欲见乎志。
非文不能宣也。
于是为其词。
词之作。
固不能独善。
必须人以成之。
周公为诗以遗成王
吉甫作诵以赠申伯
诗之酬赠。
其来尚矣。
后每为诗。
必多□□为□咸通七年
兵部令狐员外淮南
中书舍人□□公守毗陵
日休皆以词获幸。
悉蒙以所制命之和。
各□□轴亦有名其守者。
十年。
司谏清河公出牧于吴。
日休为郡奁事。
一月
进士陆龟蒙鲁望者。
以其业见造凡数编。
其才之变。
真天地之气也。
近代称温飞卿李义山为之最。
俾生参之。
未知其孰为之后先也。
黄魔神庙记 唐 · 袁循
 出处:全唐文卷八百十六
咸通末岁。今翰林舍人兰陵公。
右史黔南秋八月二十七日
三峡。次秭归
时蜀水方涨。横涛蔽目。
公积悸而寝。梦神人。
赤发碧眸。且云。
险不足惧。公异之。
再寝又梦。公诘其所自。
则曰我黄魔神。居紫极宫之隅。
将祐助明公出于北境。公曰。
吾斥去荒徼。危殆未巳。
神能惠我。何也以朝夕期。
幸与我俱远游。我不忘矣。
亟言之。神许诺。
自是抵于黔。又迁于罗。
每陟险艰。神恍如在。
洎公迁于朝。神梦告归。
公曰。将移庙列塑于宫之傍。
丁酉岁。公从弟兟自澧阳尹亚西蜀
路出祠下。以囊金致公意。
谓前制不专。请别修敬。
太守清河公承命感异。亲营之。
心匠既陈。层轩以新。
神乐来斯。灵仪蹲蹲。
灵宝经。南方有大魔。
其中央曰黄天魔王。横天赡力。
谓能力扶昊苍。周覆万有。
天其或者以公有宏济之业。将扶危定倾。
作镇天步。俾黄魔降鉴。
为公之兆眹乎。噫。
天为功必藉于大贤。神之灵固辅于有德。
是必有鸿猷盛绩。萃于公之心。
未可知也。循以学官秭归
太守命。弗敢让所记。
乾符丁酉岁仲春九日司户参军袁循记。
后唐张崇庐州外罗城记 唐末至五代 · 殷文圭
 出处:全唐文卷八百六十八
禹贡别九州之广。
扬鼎居先。
淮夷控七郡之雄。
庐邦最大。
真四塞山河之国。
乃一方礼乐之乡。
地势壮而金斗高。
人心刚而风土劲。
洎皇唐光宅四海。
奄有八纮。
穷日月之照临。
皆臻仁寿。
混车书于华夏。
咸属文明。
视赤子以如伤。
播洪钧而不比。
眷惟刺史之任。
独曰亲人之官。
凡当出牧是邦。
必选良二千石矣。
昔故相歇马之所。
今通侯建隼之区。
太守清河张公
乾象降灵。
人龙命世。
一剑跃而蛟断。
六钧挽而猿号。
忠自孝基
勇由义立
爰从稚齿。
便奋雄心。
庚子岁
巢寇陷秦关。
僖宗幸蜀部。
王纲弛坏。
国制抢攘。
瞻乌载飞。
走鹿争逐。
救疲民之焚溺。
资间代之英雄。
先吴忠武王虎步江南
鹰扬肥上。
汪汪伟量。
涵一万顷之澄波。
落落洪襟。
包九百里之梦泽。
是以多士之归也。
如百川赴海。
偫材之用也。
若众腋成裘。
勤求卓荦之伦。
肇建庞洪之业。
下痊民瘼。
上报国恩。
太守张公英俊不偫。
乡关素友。
隶职帐下。
责效军前。
入委腹心。
出舒羽翼。
由余之拓十二国。
多赖宏规。
耿弇之屠三百城。
略方殊绩。
以至溃赵相国锽七万之众。
先拔句溪
孙司徒儒五倍之师。
次收淮甸
不独身先百战。
抑亦谋赞六奇。
故得擢自偏裨
升于列校
亟更职任。
累拜专城。
天祐三年
承制检校司徒常州刺史
毗陵杭越接境。
梁汴连衡。
公才驻熊车。
潜施龟画。
早曾修城筑堑。
杜渐防萌。
寒暑未迁。
金汤遽设。
功用未毕。
王泽迭加。
以绩效转官检校太保
庐州刺史兼本州团练使
天祐四年八月到任。
公自临锦里。
即建罗城
谋虽贮心。
言未出口。
盖以先王卧龙之地。
谨合缮修。
君子变豹之风。
讵宜卑陋。
况西连襄汉。
北接梁徐。
秣马训兵。
靡忘寝食。
劝农习战。
誓静氛埃。
吴太师嗣茅土全封。
绍彤玈重寄。
旌贤宠善。
念旧策勋。
承制以褒酬。
迭进秩于保傅。
淮南军司内外都军使镇海宁国等军节度使检校太尉侍中东海徐公。
首辅大政。
力启霸图。
逊德推功。
先人后已。
纤粟之劳必录。
锡予之美无偏。
公执玉而归觐王庭。
锵金而入陪相閤。
语家国之至计。
属西北以介怀。
遂咨禀庙谋。
增修战垒。
铺舒妙见。
商较远图。
且曰。
居安虑危。
闻于圣哲。
为主制客。
宜赖城隍。
乃知恃陋弗修。
子蹈危亡之运。
一日必葺。
叔孙留忠恕之机。
懿彼肥川。
旧有罗郭。
咸通十年卢谏议出牧此州。
值彭门用军。
邻封多警。
累拜表章之请。
遂兴版筑之功。
绵岁月以滋深。
致缔建之匪固。
渐成崩溃。
难禦奔冲。
况今稼穑丰登。
烟尘贴息。
宜当农隙。
潜募子来。
嘉言上沃于王心。
成算允谐于台画。
繇是量材度费。
揆力兴工。
设窑灶于四郊。
烧砖砾于亿万。
蒸沙似铁。
运甓如山。
千畚云翻。
万杵雷动。
役五丁而神速。
甃百雉以天横。
粉堞既全。
汤池是浚。
潴长壕于四面。
斢巨浪于长江
其城周回二十六里一百七十步。
壕面阔七十丈至六十丈。
深八丈。
城身用砖砌高三丈。
置窑灶五十五所。
其砖每口长一尺三寸。
阔六寸。
建造罗城门十三所。
及大弩楼都共四十四所。
公旦暮检辖。
躬亲指挥
以馔以觞。
且酣且饮。
致劳勇兼集。
公私允谐。
天祐六年十二月终。
版筑向圆。
开凿始半。
汴贼寇彦卿将领马走徒党五万馀人。
乘修励未办之间。
恣仓卒奔冲之计。
夜驱偫孽。
直渡城隍。
搭长梯于女墙。
攒霜矛于鹊垛。
人皆凶惧。
公独晏如。
遂开庐江
潜桥两门。
亲领马步锐师。
当处杀败逋逆。
或麇惊而涂地。
或狼狈以投壕。
死溺如麻。
生擒若市。
押背黏袭。
远过独山。
弃甲联翩。
高齐峻岳。
诸郡收夺枪甲不少。
招降人马甚多。
仍值积雪连天。
阴风刮地。
寒僵饿殕。
仅满平川。
疋马只轮。
偶漏元恶。
天祐十年孟冬月。
汴将贺坏与王彦章
复驱甲骑四万。
直抵罗城西独山门。
排列至瓦步门。
延亘数里。
此际坚墉渐备。
浚洫已周。
巨堞屹而山横。
大弩发而雷吼。
虽偫偷飘至。
暴客狂冲。
万骑鸡连。
千戈蚁溃。
但昂头而叹息。
咸破胆以逋逃。
寻属淮海行军侍中东海公亲统大军。
径追勍寇。
纵七擒于淮岸。
破十寨于戎河。
非杨府之大幕雄军。
不足以平欺敌国。
肥水之深壕高垒。
不足以外挫贼锋。
致我师竞愿北驱。
彼众不敢南牧。
立中流千年柱石。
壮吴部一面山河。
司马宣王统晋国车徒。
诸葛武侯渭川营垒。
而叹曰。
真天下之奇士。
清河公
良可匹矣。
高燕公顷筑西川罗城
皆破上供钱米。
当其无事。
尚以为能。
清河公今缮理重垣。
疏导百谷。
广通商而贸易。
咸竭产以经营。
上下无私。
方圆有术。
不蠹府庭之尺素斗粟。
无妨黎庶之易耨力耕。
从容蒇事。
则首尾一年。
周旋僝工。
则歌谣五邑。
永贺覆孟之固。
免虞拾沈之讥。
或听讼之馀。
或训戎之暇。
凭高送目。
选胜延宾。
三重之雉堞延登。
四望之秋毫必见。
西风猎猎。
撒豹骑于平芜。
冬日融融。
竟牛耕于旷野。
此外水矗蒙冲之舰。
陆轰霹雳之车。
十年之储蓄有馀。
千弩之金缯足用。
且独山秀而峭。
肥水清而灵。
宜有异才。
同正霸业。
大则仗戎节驾廉车
次则剖竹符参莲幕。
其间燕赵多奇士。
丰沛皆故人。
千载风云。
一时会合。
而公志惟尊主。
务切经邦。
摧阵敌若私仇。
视玉帛无停蓄。
季布之然诺。
仲由之信诚。
吴汉之不离公门。
袁安之每念王室。
凡诸廨宇。
久历星霜。
多至摧颓。
咸新剞劂。
郎中湘。
五十五年前常典兹郡。
建东水阊门
虹梁朽而螮蝀沈。
碧瓦烂而鸳鸯碎。
公皆表里修换。
躬亲指南。
军城而金翠相鲜。
耀水栅而舟车倍凑。
并建两畔挟楼都一十四间。
换门楼桥柱十三虹。
公又深惟久要。
永欲流传。
别运十纲。
散令回货。
广市于檲梓。
遍修于寺庙桥梁。
不箕敛于王民。
尽圆融于私帑。
建州内廨舍。
间架甚繁。
兼添置梵舍琳宫。
神祠儒庙。
及造明教桥一所。
次造市桥一所。
次造县桥一所。
次造通远桥一所。
次造西水阊门一所。
奇妙难名。
龙身蚴蟉于波间。
雁齿参差于川上。
往来咸济。
不劳郑产之舆。
揭厉无疑。
如假传岩之楫。
郭内官路。
小史桥一所。
次造赤栏桥一所。
东正门桥一所。
崇化门桥一所。
怀德门桥一所。
都共造桥一十一所。
并用檲梓。
鹤柱雕栏。
画槛纵横。
洪流直道。
有利于物。
知无不为。
乙亥岁孟夏月。
画图入觐。
告厥成功。
相府佥谐。
王纶赏重。
承制就加都团练观察处置等使刺史
馀勋阶如旧。
至天祐十四年四月二十七日
蒙恩转授武宁平难军节度滁宿等州观察处置等使
依前权淮南军副使庐州都团练观察处置等使
馀官勋如故。
褒勤荩也。
且兵书所尚。
地利居先。
霸国图安。
人和是最。
兼兹二者。
不其久乎。
一品之秩自才升。
万钟之禄由勋进。
安于固晋阳之险。
墨翟宋国之围。
楚兴燧象之师。
齐奋火牛之阵。
设奇应变。
以逸待劳。
何代无人。
有备谁患。
丈圭墨徒摩楯。
笔愧如禒。
近驾轺车
曾趍戟牖。
目击连云之巨垒。
神惊截海之深壕。
聊得直书。
无非实录。
雕锼琬炎。
敢期八字之褒称。
易变桑田。
幸记千年之城郭。
部辖都头节级寮吏名衔。
并勒碑云耳。
天祐十四载岁次丁丑七月戊申朔二十六日癸酉建立。
淮南节度掌书记殷文圭文。
夏港龙祠疏 南宋 · 释居简
 出处:全宋文卷六八一四、《北涧集》卷八
菩萨龙依佛而住,独砥横波;
清河公御风而行,一帆到岸。
遂辍襄阳之俸,来兴梵释之居。
尚馀龙祠,未惬公意,揭虔弗称,坐视何堪。
敢辞载驰载驱,行颂美轮美奂。
涛澜帖帖,锡多惠于舟航;
土木区区,集成功于檀度。
泾州回山重修王母宫开宝二年 后周 · 陶谷
 出处:全宋文卷一一、《金石存》卷五、《宫观碑志》卷三三、《古今图书集成》职方典卷五五五
《祭法》曰:「法施于人则祀之」。
辩方之为法制也,不亦大哉!
神有所职,足以垂训者,孰可阙焉?
按《尔雅》:「孤竹、北户、西王母、日下,谓之四荒」。
王母事迹,其来久矣,名载方册,理非语怪。
西周受命之四世,有君曰王满,享国五十载,乘八马,晏瑶池,捧王母之觞,乃歌《黄竹》。
西汉受命之四世,有君曰帝彻,享国亦五十载,期七夕会甘泉,降王母之驾,遂荐仙桃。
穆之观西极也,濯马潼,饮鹊血,践巨蒐之国,乃升弇山,故汲冢有《穆天子传》。
汉武之祷灵境也,祀雍畤,幸朝那,立飞廉之馆,以望玄圃,故乐章有《上之回》曲。
呜呼!
湘灵鼓瑟虞舜二妃也,黄姑有星,天河织女也,或楚词所传,或巫咸所记,犹能编祀典,配严祠,箫鼓豆笾,豫四时之享,牺牲玉帛,陪百神之祭。
岂若王母为九光圣媛,统三清上真,佩分景之玉剑,纳去琼之凤舄。
八琅仙璈以节乐,九色辨麟而在驭。
啸咏则海神鼓舞,指顾则岳灵奔走。
辅五帝于金阙,校三官于绛河。
位冠上宫,福流下土。
则回中有王母之庙,非不经也。
年祀寖远,栋宇堕坏。
坛欹朽,蔽荆棘于荒庭;
井废禽亡,噪乌鸢于古堞。
物不终否,崇之在人。
太师清河公受脤建牙,三临安定,军功政事,纪在旂常。
是邦也,压泾水之上游,控西戎之右地。
土宜菽麦,俗习骑射。
抚之有道,则风能偃草;
驭之非理,则水亦覆舟。
中权失政,不可一日而处,矧三镇乎!
岁戊辰春二月,公介圭入觐,骏奔上都
天子设庭燎以延之,奏《肆夏》以宠之,临轩绝席以绥怀,大辂繁缨而锡命。
礼成三接,诏还旧镇。
公既旋所理,来谒灵庙,齐庄有感,肸蚃如答。
申命主者,鸠工缮修。
薙蔓草于庭除,封植嘉树;
易颓檐于廊庑,缔构宏材。
丹青尽饰于天姿,黼藻增严于羽帐。
云生画栋,如嗟西土之遥;
水阅长川,若讶东溟之浅。
容卫既,精诚在兹。
何须玉女投壶,望明星于太华;
瑶姬感梦,洒暮雨于阳台
合徵幼妇之词,庶尽上真之美。
谷也学非博古,才不逮时,论恩谬冠于词臣,叙事敢踰于实录?
久直金銮之殿,视草无功;
强窥朱雀之窗,偷桃知愧。
谨为颂曰:
昆崙之墟,崦嵫之下,戴胜蓬发,虎豹为伍。
是耶非耶?
怪哉王母
丹台命驾,七夕为期。
云骈凤辇,剑佩光辉。
倩兮盼兮,穆若仙姿。
宅玄都兮如彼,降汉宫兮若是。
奚灵圣之多端,骇变化之神异。
考《山经》与《竹书》,故两留于前事。
山之巅兮水之湄、奠玉斝兮荐金徽。
白云○落归何处,黄竹摧残无一枝。
抚弇山之旧石,纪泾水之仙祠。
按:《陇右金石录》宋上,台湾文丰出版公司石刻史料新编本。
张仲荀抄高僧传序 后周 · 陶谷
 出处:全宋文卷一一、《金石萃编》卷一二四
浮图氏之教,其来久矣。
自昔金人入梦,白马来朝,像法聿兴,奇才间出。
僧会东下,吴俗从风;
罗什西来,秦人被化。
图澄驰名于赵国惠远传法于庐山
自迩已还,厥徒孔炽。
宏道指白莲而结社,求法者度雪岭以寻经。
至于浮杯飞锡之流,黄眼赤须之士,论堪挥麈,讲必雨花。
示现则吐脍成鱼,布施则投身饲虎。
戒珠月满,慧剑霜明,五蕴皆空,诸漏已尽。
去圣逾远,其道日彰,盛事芳踪,不可备载。
清河公,好古博雅君子也,以为桑门行迹,非在九流,一物不知,未能无耻。
乃遍阅兹传,至于载三,略彼浮华,撮其机要,分为十卷,以类相从。
予览而异之。
嘻,张公之才美,作事可法,得无旨乎?
孔氏以德行、政事、言语、文学为四科,升堂者颜、闵而已。
达磨、宝志之辈,亦释门之领袖,甚有可观。
夫童子救蚁之仁,乃德行乎;
祖师传灯之要,乃政事乎;
道安「弥天」之论,乃言语乎;
汤休「碧云」之句,乃文学乎。
立其教则有殊,归其理则无异。
稽乎用意,岂徒为一书哉!
起予者商,不敢无述。
遣使分巡天下诏 盛唐 · 玄宗皇帝
 出处:全唐文卷三十一
三载考绩。
以鉴吏能。
八使观风。
因求人瘼。
兹事体大。
致理之繇。
朕受命昊穹。
临御寰夏。
虑乎一物。
有所不安。
遍于万方。
无忘轸念。
而宇宙之内。
官吏至多。
倘有政失其宜。
即万人受弊。
崔翘等或文学有称。
或贞白流誉。
通于理道。
励是公心。
俾尔澄清。
或当委寄。
至于黜陟之道。
国之所务。
苟有不当。
将何劝人。
顷年使臣
例皆通状。
其尽善者以多有请托。
求选调之资。
不善者以凡碎见轻。
贵奏课之数。
若此衔命。
岂副虚怀。
卿等所到之州。
宜具宣朕意。
其百姓閒事
或有须釐革者。
宜与所繇长官
商量处置。
回日闻奏。
其官吏中。
有贪冒赃私。
干犯名教。
或衰老疾病无政理者。
刺史巳下。
宜停务奏闻。
其守职公清。
为政尤异。
事堪激劝。
远近知者。
具以名闻。
其诸道有遭损下人。
应须赈给。
先频有处分。
犹虑艰弊。
岂忘矜恤。
亦宜审与州县商量。
周济。
又闻河堤穿决。
致有漂流。
谅繇州县宽疏。
不时修塞。
亦便行处置。
勿使更然。
其天下道学。
固巳有置者。
并乡学等。
此并切于生人。
比来兴置。
盖为教导。
各宜敦劝。
使有成益。
其征镇之閒。
或有单贫老弱不自存济者。
宜令所繇。
倍加优赏。
其浮寄逃户等。
亦频处分。
顷来招携。
未有长策。
江淮之閒。
有深居山洞。
多不属州县。
自谓莫徭。
何得因循。
致使如此。
并与州县商量处置。
一时录奏。
卿等既当巡按
受委非轻。
是宜勉尔良图。
以副朝选。
无或致有回避。
不竭公忠。
朕之责成。
深宜自效。
崔翘尚书右丞 盛唐 · 孙逖
 出处:全唐文卷三百八
门下。司会之府。
尤重于纪纲。举能而官。
必慎于名器。大中大夫河南郡太守本道采访处置使上柱国崔翘
文儒缵业忠□□□□□□为徇公之节。历官滋久。
更事亦多。南省缺员。
中朝选旧。宜取才于揽辔更驰名于握管。
可守尚书右丞散官如故。
崔翘等诸州刺史 盛唐 · 孙逖
 出处:全唐文卷三百九
门下。
中散大夫使持节滑州诸军事滑州刺史上柱国崔翘等。
词学为门。
贞廉作吏。
并久从官序。
能效公心。
礼及既祥。
皆闻于俯就。
才有所适。
宜在于分官。
可依前件。
崔翘中书舍人 盛唐 · 王邱
 出处:全唐文卷三百二十八
门下。朝议大夫给事中崔翘
学行自中。方直形外。
明而能晦。简不违谦。
始方蔚于文章。终激扬于吏道。
駮议既久。要密递迁。
宜自珥貂之司。俾参鸣凤之掖。
可守中书舍人散官如故。
特进左金吾卫大将军上柱国清河郡开国公开府仪同三司夏州都督康公神道碑铭766年2月 唐 · 颜真卿
 出处:全唐文卷三百四十二 创作地点:陕西省西安市
竭诚奉主之谓忠。率义忘躬之谓勇。
忠勇不犯。则名登于明堂。
子仕教忠之谓义。战阵能勇之谓孝。
孝慈有裕。则道存乎方册。
兼此四者。其惟清河公之族乎。
公讳阿义屈达干。姓康氏
柳城人。其先世为北蕃十二姓之贵种。
曾祖颉利部落都督。祖染可汗驸马都知兵马使
颉利发墨啜可汗卫衙官知部落都督。皆有功烈。
称于北陲。公即衙官之子也。
正直忠鲠。以信行闻。
为国人所敬。长于谋略。
工骑射。其弓十钧。
年二十三。为阿史那颉佚施默啜等九可汗宰相
秉心颛一。立言无二。
不吐刚以茹柔。必蹈道而履义。
可汗每有过失。未尝不极言切谏。
蕃落中重焉。以比国家之丞相宋璟
默啜拔悉密时勤尝擎药弑可汗。公窃而藏之。
密持示默啜默啜大怒。
将诛之。公以为请。
但令归于部落。默啜知公至忠。
繇是益加亲信。同列四人。
莫与公比。其后公以孤直。
屡见疑谮。遂请退归。
可汗察公非罪。寻复追为宰相
先是毗伽可汗小杀。为其大臣梅录啜所毒。
小杀觉之。尽灭其党。
既卒。国人立其子伊然可汗。
无何病卒。又立其弟登利可汗。
华言登利。犹果报也。
其母暾欲谷之女。与其小臣饫斯达干预国政。
登利从叔父因左杀右杀。东西分掌其兵马。
登利与其母诱斩西杀。尽并其众。
左杀惧及。乃攻杀登利。
自立为乌苏米施可汗。拔悉密击败之。
脱身遁走。国中大乱。
天宝元年。公与四男及西杀妻子默啜之孙勃德支特勒毗伽可汗女大洛公主伊然可汗小妻余塞匐登利可汗女余烛公主及阿布思阿史德等部落五千馀帐。
并驼马羊牛二十馀万。款塞归朝。
方节度使王忠嗣具以上闻。秋八月至京师
元宗俾先谒太庙。仍于殿庭引见。
花萼楼以宴之。仍赋诗用纪其事。
拜公左威卫中郎将。属范阳节度使安禄山潜怀异图。
庶为已用。密奏公充部落都督
仍为其先锋使。公既不得已。
僶俛从之。四载以破契丹功迁右威卫将军
俄拜范阳经略副使五载又破契丹功居多。
左武卫大将军。仍充节度副使
元宗嘉之。玺书慰勉。
盈溢箧笥。十四载冬十一月九日甲子
安禄山范阳。公以天子有命。
陷身凶逆。举家见质。
自拔莫由。既至东归。
公泣血吁天。次于梦寐。
欲与诸子逃归国家。为贼邢州刺史康节所告。
遂被收系。傔奏被诛者二十馀人。
公之四子。各奔于外。
贼恐众情不安。贳之而后出。
至德二载。阖门二百馀口。
安庆绪胁至安阳。属今上为天下兵马元帅
统今尚书令汾阳王郭子仪朔方之师。诸节度回纥之众。
东收二京。公率四子及孙侄等十馀人。
冒死南奔。至汲郡
为从者所告。家人歼焉。
二子殁野波英俊挺身行前。二子屈须弥施英玉持满殿后。
殁野波妻阿史那氏为公控马。登于西山
高平界。遇贼蔡希德
以精骑三百遮路邀击。殁野波英俊策马奔之。
杀四十馀人。生擒四人。
冬十有一月七日。投今上行营至焉。
先帝闻而嘉之。欲以开府仪同三司处公。
仍加实封。公固辞乃受。
因以为金吾大将军。加特进
封清河郡开国公食邑三百户
策勋(阙十二字)卫大将军□□卿□□□射□□□□开府仪同三司太常卿殿前衙前射生兵马俄加上柱国姑臧县开国子殁野波云麾将军左金吾卫大将军上柱国射生散骑常侍骠骑大将军左武卫大将军鸿胪卿上柱国殿前射生使清河郡开国公英俊等官秩各有差。因留公及屈须弥施英玉供奉射生。
以殁野波英俊勇冠三军。并令东随故太尉李光弼太原
邺郡瓦窑阵官军与安庆绪相逼。王思礼为其所败。
贼势既盛。太尉思礼相顾气索。
殁野波英俊勃然奋怒。遂直抵薄河。
当锋击之。杀获二千馀人。
贼众方退。太尉诸公睹而骇之。
赏杂䌽百匹。并以转分麾下。
一无所纳。三军欣羡焉。
殁野波居常谦谨。临事勇锐。
战则先锋。前无强敌。
捉生游奕。所向必摧。
节度之围安阳也。史思明悉众来救。
殁野波以十五骑过河逆击之。并马刺倒者数人。
生擒数十人。后击怀州
思明又自来救。䀜爽之际。
侵轶柴篱。殁野波领甲骑三十禦之。
贼军三千人。一时摧败。
真卿之弃平原也。殁野波为贼骑将
缓策不追。及闻渡河。
然始奔蹑。是以得脱于难。
平原人至今称之。英俊瞪视眈眈。
姿气雄果。发劲矢。
持大枪。嶷然万众之中。
左右驰突。无不辟易而退。
尝随太尉思明河阳。贼骁骑万馀。
于中阐城索斗将。莫敢应者。
英俊挺身奔击之。应枪落者二十馀人。
英俊被枪刺颊。贯喉而出。
摆首而去之。犹杀二人而还。
太尉壮焉。遂以从父兄子妻之。
故天下之言勇者。以殁野波英俊兄弟为称首。
广德元年。上幸陕州
公之诸子皆当扈从。公以体貌瑰硕。
难于举动。方与之死诀。
殁野波妻为公介马。扶奔华州
公虑不免。谓左右曰。
我若为贼所得。无累我儿子乎。
汝曹何不杀我。众人感惧。
叫然皆哭。遂竭力舁公。
至于行在。上深嗟赏之。
方极尊荣。以终宴喜。
上天不惠。以二年青龙甲辰冬十有一月二十日甲寅
感肺疾薨于上都胜业坊之私第。春秋七十有五。
亲事左右。莫不剺面截耳以哭。
初淩霄之难。公实援立。
浐水之屯。公亲总统
上之反正。父子从焉。
帝畴厥功。遂有开府仪同三司夏州都督之赠。
夫人清河郡太夫人交河石氏。左卫中郎将珍之孙。
左金吾卫大将军三奴之女。温敏淑惠。
柔明端雅。有女师母仪之德。
克懋于家。不幸遘疾。
天宝十五载春三月八日。先公而薨。
永泰元年春二月十日壬申。与公合祔于万年县之长乐原。
礼也。呜呼。
公以沈果之姿。抗英威之志。
降精昴宿。炳粹天街。
忠肃表于生知。义勇形于造次。
属国家多难。沦胥以痡。
壮一心而来事我君。贯四时而不改柯叶。
义方恳到。相携于契阔之中。
臣节激昂。三见于危亡之际。
天子感焉。既受腹心之托。
禁旅资焉。俱列爪牙之地。
勋庸克茂。声问攸归。
丛䌽衣于玉帐之前。罗五戟于一门之内。
不其盛矣。昔萧相国举宗佐命。
金日磾叶珥貂。望古俦今。
可谓同德。其孤等穷人孺慕。
靡所寘哀。聿求不腆之辞。
庶播无疆之美。铭曰。
北方之强欤。十有二姓强哉矫。
部落之雄者。康执兵柄缅乎眇。
特进诞生兮。实登邦政德不扰。
暾女灭国兮。乌苏不竟愠偫小。
三滨九死兮。举族致命丹心皦。
一门万石兮。彰厥诚敬皇恩暸。
生为忠臣兮。后有馀庆其不夭。
家有孝子兮。严亲翊圣王之爪。
乃立丰碑兮。百代遗咏鸿名表。
忠孝之际兮。于斯为盛远图窅。
八哀诗 其一 司空王公思礼766年 唐 · 杜甫
 押词韵第十七部 创作地点:重庆市重庆直辖县行政区划奉节县
伤时盗贼未息,兴起王公、李公,叹旧怀贤,终于张相国。八公前后存殁,遂不诠次焉。
引用典故:五湖舟 利颖 春秋癖 从公歌 倒戟 刻铭天山 飞兔 哭田横 廉颇 天王
司空东夷高丽也),童稚刷劲翮
追随燕蓟儿,颖锐(一作脱)物不隔。
服事哥舒翰,意(一作气)无流沙碛。
未甚拔行间,犬戎大充斥。
短小精悍姿,屹然强寇敌。
贯穿百万众,出入由咫尺。
马鞍悬将首,甲外控鸣镝。
洗剑青海水,刻铭天山石。
九曲非外蕃,其王转深壁
飞兔不近驾,鸷鸟资远击。
晓达兵家流,饱闻春秋癖
胸襟日沈静,肃肃(一作萧萧)自有适。
潼关初溃散,万乘犹辟易。
偏裨无所施,元帅手格
太子入朔方,至尊狩梁益。
胡马缠伊洛,中原气甚逆。
肃宗登宝位,塞望敦迫(一作逼)
公时徒步至,请罪将厚责。
际会清河公,间道传玉册哥舒翰潼关思礼走行在,肃宗将斩之,清河公房琯时自蜀奉册命至,谏上以为可收后效,遂释之)
天王拜跪毕,谠议果冰释。
翠华卷飞雪(一作飞雪中)熊虎亘阡陌。
屯兵凤皇山,帐殿泾渭辟。
金成景龙四年,送金成公主始平县改名金城,非河西金城也。时思礼为关内节度使镇此,故云)贼咽喉,诏镇雄所扼。
禁暴清(一作靖,一作静)无双,爽气淅沥。
巷有从公歌,野多青青
及夫哭庙后,复领太原(长安平思礼先入清宫,迁兵部尚书李光弼河阳,代为太原尹、北京留守,寻加守司空
恐惧禄位高,怅望王土窄。
不得见清时,呜呼就窀穸(厚夜也)
(一作空)五湖舟,悲甚田横
千秋汾晋间,事与云水白。
昔观文苑传,岂述廉蔺绩(一作颇迹)
嗟嗟(一作诺诺,一作喏喏)邓大夫,士卒终倒戟邓景山太原尹,为军众所杀)
房正字墓志铭 中唐 · 梁肃
 出处:全唐文卷五百二十
河南房君讳凛字敬叔者。
长安思晦之孙。
殷城齐金之子。
相国太尉清河公琯之族子也。
兴元元年十月
终于盐官县之旅次。
旋窆于楚州宝应之某原。
子云
虽有镃基。
不如待时。
扬雄亦称李仲元不诎其志。
不累其身。
时无仲尼恶乎闻。
敬叔以五常为师。
六学为友。
行年五十八。
而动不一合。
艰屯臲卼。
没于道路。
噫。
孟轲扬雄其知言者欤。
敬叔十岁好学。
十五能属文。
二十馀值陆浑为戎。
遁于东南。
刘仆射以贤良荐授秘书省正字
常黄门崔中书继持国柄。
方待以儒者之职。
属二相薨免。
其他当路。
君又不能附离。
乃卷道退归。
每言五经之旨。
其道大备。
而去圣寖远。
义类繁滋。
博而寡要。
学者罕究。
乃撮其异同。
各以汇聚。
凡三百馀篇。
草藁未就。
遘疾而殁。
冉耕废疾。
申公胥靡。
世道下衰。
仁人随之。
然欤。
通人赵郡李遐叔常云。
我思古之人。
房行古之道。
房哉房哉。
哀哉哀哉。
嗣子某。
泣序遗烈。
请予为志。
文曰。
儒为德本。
德实教源。
不有达学。
孰纂偫言。
恂恂房君。
行直而温。
一匡六艺。
独立颛门。
登师席。
启迪蒙昏。
今也则亡。
来者何云。
荆棘滋茂。
兰烧焚。
命不可问。
吁嗟房君。
悯忠寺重藏舍利 唐 · 僧南叙
 出处:全唐文卷九百二十
兹舍利者。昔隋文帝潜龙日。
有梵僧自印土至。授舍利一瓶曰。
释迦佛遗形耳。檀越可为主。
洎登宝位。年号开皇。
至廿年改仁寿至仁寿二年壬戌正月
敕天下大州一百处建舍利塔。时幽州节制窦抗
创造五层大木塔。饰以金碧。
扃舍利于其下。至大唐文宗皇帝太和八年甲寅
经二百卅三年。天火焚塔。
后五六年间。武皇乃□释教。
宣宗初登宝位。岁在丙寅
敕修废蓝。将兴畚□得石函于故基下。
时旌麾清河公。晓示人天。
供施。迁藏于悯忠寺多宝塔下。
复经卅三载。中和二年岁在壬寅
又值火灾延悯忠寺。楼台俱烬。
旋遇燕□陶汰空侣。不期年。
陇西令公大王大庇生灵。巨崇像设。
舍已禄俸。造观音阁
横壮妙丽。逾于旧贯。
寺僧复严。陈力化导。
塑观音像。当景福壬子年
佥欲迁舍利于阁内。乃陈辞上渎。
请发封壤。上许之。
是年六月。徒侣云萃。
各竭其诚。尘壒曜灵。
香坌人手。未淹食顷。
俄逢巨函。缝印香泥。
记镌贞石。繇是撤其盖。
发其缄。舍利光芒。
异香郁烈。寻录状捧金函诣子东门上献。
旌幢中权后营。皆澡□沐心。
通宵瞻礼。重沓儭施。
复还本寺。显示城隍道俗。
□黄金瓶如麰麦量。内藏一粒。
仁寿舍利也。二粒在塔□内。
又二粒在小金合子内。又九十粒如银粟状。
在琉璃瓶内。玉环二发七综金铜棺椁异香钗钏等。
今又有二粒舍利。光彩甚莹。
在银结条琉璃瓶内。即故临坛大德明鉴
平昔随身供养。临终授弟子迁忍。
今同收函内。矧夫圣日久殁。
遗形尚留。为福人天。
坚固不坏。幸遇王臣信重。
正法兴隆。同于宝坊。
载礼金骨。而今而后。
何年更逢。匪独人心浇醨。
抑亦时侵末法。重閟于此。
观音象前。谷变陵摧。
犹凭刊石。记曰。
大燕城内。地东南隅
悯忠寺。门临康衢。
中有宝阁。横云嶪虚。
阁有巨象。观音圣躯。
当象之前。缄于舍利。
外石函封。内金函閟。
填以异香。杂以珍器。
用记岁年。景福壬子
亳州魏武帝帐庙记 北宋 · 穆修
 出处:全宋文卷三二三
谯东有祠,岿然宅于衍之上者,粤魏武帝之祠欤。
呜呼,实此土人。
始以诸生去仕为吏,则图大略雄伟不世之量。
属炎运衰息,皇纲紊绝,海内震扰,群雄并争,于时得乘机奋策,啸吒驰骛乎其间,用能建休功,定中土,垂光显盛大之业于来世焉。
之经营征伐也,袁绍父子据兵河朔,吴权蜀备内窥中夏挟持汉室,抗力三方。
慷慨兴言,则失彼匕箸;
从容计事,则走人头颅。
卒灭袁而沮权、备之强者,惟之雄。
使天济其勇,尚延数年之位,得徐图成败,其伐谋制胜料敌应变之才,岂江吴庸蜀而足平哉!
至今千年下,有观其书,犹震惕耳目,耸动毛发,使人懔其馀风遗烈。
矧谯之旧邦,祠堂在目,像貌如生,里人事之,敢弗祗畏?
前代帝王,莫不皆有祠庙。
秦汉以还,首事之主得庙祀乡里、事著于时者,惟高祖之于丰沛,光武之于南阳,庙貌咸存,威德勿泯。
其次则谯庙也,赫然有丰沛、南阳之迹焉。
此三君者,皆由微时仁恩长者,为乡里人所爱,后思怀其德,共自尊祀之,遂传于今不息也。
真宗皇帝车驾有事于亳宫之岁,诏增故庙而新之,容像载严,有焯有耀。
之明灵,加吾宋振显其迹,德用益兴矣乎。
乾兴元年春,今枢密右丞相清河公来抚于亳。
至之三日,谒于祠下。
既退,命左右使谓邦人曰:「武享于此土久矣,庇于尔民厚矣。
水旱灾害,尔民请焉,疾病疫疠,尔民祷焉,亳之土徼之福,不既多乎?
今其庙与像则诏修之,顾惟殿内廊庑帷帐之敝,使埃壒及座,延于冠冕,为阙孰甚?
吾将自出私俸,尽为具武帝洎文、明三殿之帐,诚无为艰,如彰尔民慢之咎。
以吾临此州,不能导尔民心知所奉,是亦吾过,故遂使告于尔民」。
众闻公言,惭且喜曰:「亳民闇鄙,蔑有所知,蒙之休,罔识攸报,为罪大矣。
今我公有言,始克知过,俾获逃罪于之灵,繄我公之恩,是赐是赖,敢不闻命」。
即众人请曰:「幸公皆许民营之,愿不烦公也」。
公曰:「我本率将自具,既思同尔民,于欲不可尽专,吾当与尔民共其事」。
即以俸缗合民之用,命工偕作,未岁而三帐成,即置其殿内。
有帐之号,非缯帛是制而成以木者,图其久也。
其年十一月,公承诏归机密之地。
公在亳不满岁而去,既去之日犹始至之辰。
是岁亳人饥,公至阙即上言,得徙淮南数州廪米来贻亳人
噫,公之爱人甚矣,使寻常有位者得间入为天子近密,委其民而去之,虽草莽之不若,又暇顾其饥哉。
公前居一州,犹且勤勤为州人求福于前代帝王不懈,今君为朝廷亲近大臣,其赞帝王治以福于天下之人,肯又懈乎?
天圣元年二月日记(《河南穆公集》卷三,四部丛刊本。)
授笔要说 唐 · 韩方明
 出处:全唐文卷四百八十二
昔岁学书。
专求笔法。
贞元十五年授法于东海徐公璹。
十七年授法于清河崔公邈。
由来远矣。
伯英以前。
未有真行草书之法。
姚思廉奉诏论书云。
王僧虔竟陵王书云。
张芝韦诞钟会索靖二卫。
并得名书。
古今无以辨其优劣。
惟见笔力惊绝耳。
时有罗晖赵袭
并善书。
张芝冂著名。
而张矜巧自许。
众颇惑之。
尝与大仆朱宽书云。
上比崔杜不足。
下方罗赵有馀。
今言自古能书。
皆云钟张。
按张自矜巧为众所惑。
今言笔法。
亦不言自张芝
自云比崔杜不足。
即可信乎笔法起自崔瑗子玉明矣。
清河公虽云传笔法于张旭长史
世之所传得长史法者。
惟有得永字八法。
次有五执笔。
已下并未之有前闻者乎。
方明传之于清河公
问八法起于隶字之始。
后汉崔子玉历钟王以下。
传授至于永禅师
而至张旭
始宏八法。
次演五势。
更备九用。
则万字无不该于此。
墨道之妙。
无不由之以成也。
夫把笔有五种。
大凡笔管长不过五六寸。
贵用易便也。
第一执管。
夫书之妙。
在于执管。
既以双指苞管。
亦当五指共执。
其要实指虚掌。
钩擪衄送。
亦曰抵送。
以备口传手授之说也。
世俗皆以单指苞之。
则力不足而无神气。
每作一画点。
虽有解法。
亦当使用不成。
曰平腕双苞。
虚掌实指。
妙无所加也。
第二𢳇管。
亦名拙管
谓五指共𢳇其管末。
吊笔急疾。
无体之书。
或起稿草用之。
今世俗多用五指𢳇管书。
则全无筋骨。
慎不可效也。
第三撮管。
谓以五指撮其管末。
惟大草书或书图障用之。
亦与拙管同也。
第四握管。
谓捻拳握管于掌中。
悬腕以肘助力书之。
或云起自诸葛诞倚柱书。
时雷霹柱裂。
书亦不辍。
当用壮气。
率以此握管书之。
非书家流所用也。
王僧虔用此法。
盖以异于人。
故非本为也。
近有张从申郎中拙然而为。
实为世笑也。
第五搦管。
谓从头指至小指。
以管于第一二指节中搦之。
亦是效握管。
小异所为。
有好异之辈。
窃为流俗书图障用之。
或以示凡浅时。
提转甚为怪异。
此又非书家之事也。
东海公璹曰。
置笔于大指。
中节前居。
动转之际。
以头指齐中指。
兼助为力。
指自然实。
掌自然虚。
虽执之使齐。
必须用之自在。
今人皆置笔当节。
碍其转动。
拳指塞掌。
绝其力势。
况执之愈急。
愈滞不通。
纵用之规矩。
无以施为也。
又云。
执笔在乎便稳。
用笔在乎轻健。
故轻则须沈。
便则须涩。
谓藏锋也。
不涩则俭劲之状无由而生也。
太流则便成浮滑。
浮滑则是为俗也。
故每点画。
须依笔法。
然后书同古人之迹而合于作者。
又曰。
欲书当先看所书。
一纸之中。
是何词句。
言语多少。
及纸色目相称。
以何等书令与书体相合。
或真或行或草。
与纸相当。
意在笔前。
笔居心后。
皆须存用笔法。
想有难书之字。
预于心中布置。
然后下笔。
自然容与徘徊。
意态雄逸。
不可临时无法。
任笔所成。
则非谓能解也。
自信庵记绍兴八年四月 宋 · 张浚
 出处:全宋文卷四一三六、《云卧纪谈》卷下、《宋代蜀文辑存》卷四五
余氐湖湘佛日又使谦来,发武林,越衡阳,崎岖三千馀里,曾不惮烦。
中途缘契悟彻,真理一见,神色怡然,若碍膺之疾已除者。
仍以笔诰寄元曰:「余谪居零陵径山佛日禅师遣谦师上人来问动止,僧宗元佛日室中举竹篦话心地,先有发明处,毅然与谦偕来。
既至抚、信间,谦亦因缘契会,放下从前参学窠窟」。
元喜曰:「我已见清河公矣」。
径归东阳,为众办众事。
余嘉其行止近道,书此寄,因勉以护持云。
绍兴戊午四月二十三日紫岩居士张浚德远书。
禾谱序 北宋 · 曾安止
 出处:全宋文卷二四○八、光绪《匡原曾氏重修族谱》
江南俗厚,以农为生,吉居其右,尤慇且勤。
漕台岁贡百万斛,调之吉者十常六七,凡此致之县官者耳。
春夏之间,淮甸荆湖新陈不续,小民艰食,豪商巨贾水浮陆驱,通此饶而阜彼乏者,不知其几千万亿计。
朽腐之逮,实半天下。
呜呼,盛哉!
尝观三代之隆,家有宅,夫有田,养生之具,如此其备。
垂绥五寸,异服以愧其心;
屋粟里布,厚徵以困其财。
督责之法,又如此其严。
犹以为未能叮咛反复,以作其怠惰之气,田畯至喜,以劝其力,曾孙不怒,以慰其心。
故方此时,民无游手,而地无遗利,亦以其法制全而道化行也。
灭裂于秦汉,卤莽于五季,宅不家给,田不夫制,兼并者得以连阡陌,而贫乏者不能有立锥。
游怠者无耻,不耕者无罚,而天下之民,始猖狂汗漫,若牛马麋鹿群逐于旷野,惟所适往,曾莫之禁。
独吉之民,承雕惫之馀,能不谬于所习,盻盻然惟稼穑之为务。
凡髫龀之相与嬉,厘井之相与言,无非耰锄钱镈之器,作讹成易之事。
故自邑以及郊,自郊以及野,巉崖重谷,昔人足迹所未尝至者,今皆为膏腴之壤。
而民生其间者,虽椎鲁朴钝,不觇诗书礼义之文,不哦经生儒士之言,而孝弟之行,诚悫之心,醇然无异于三代之盛时。
岂非处中国之一偏,干戈疮痍所不及,上下日以播种为俗,无流离冻馁之迫,而有饱食逸居之计?
是以历世虽久,去先王虽远,而馀泽犹在也。
岂惟民哉,儒而士者,平居之日,孰不介止以蒸之作,其有政,爰知小人之依。
然则有天下之大者,安可旦昼不及乎此也。
近时士大夫之好事者,尝集牡丹、荔枝之品,为经及谱,以夸于市肆。
予以为农者,政之所先,而之品亦不一,惜其未有能集之者。
清河公表臣持节江右,以是属余。
表臣职在将明,而耻知物之不博。
野人之事,为贱且劳,周爰咨访,不自倦逸,可谓善究其本者哉。
予爱其意,而为之书焉。
宣德郎曾安止叙。